月餅是一門好生意嗎
點擊:399
發(fā)布時間:2023-02-14
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發(fā)現(xiàn),吃月餅的人
,好像還沒有送月餅的人多。和包子饅頭等日常消費品不同
,月餅更多時候是以禮品的形式呈現(xiàn)。消費集中在中秋節(jié)前后
,且一年只賣一次
。
為什么不愛吃月餅,還要送月餅呢
?
中央財經(jīng)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竇東徽向燃財經(jīng)分析
,儀式化行為和真實需求無關。中秋吃月餅
,和端午節(jié)吃粽子
、過年吃餃子、生日吃蛋糕一樣
,一種儀式化
、模式化的行為。同樣,贈送月餅的行為也是一種儀式化的表達
,承載的月餅之外的情感和訴求
。
心理學專欄作家唐映紅告訴燃財經(jīng),月餅所滿足的消費者需求是多維多元的強化某種社會關系
,達成某種社會聯(lián)系
,很重要的消費需求
。
唐映紅認為,中國是一個熟人社會
,建立熟人關系后
,不同的人去辦理相同的事情,本錢截然不同
。這導致
,終大部分禮品都流向了有權力的地方。
既然是送禮
,那么就會有檔次之分
。包裝是一方面,價格是另一方面
。禮品的不同檔次
,代表了不同的面子。
前幾年
,市場上出現(xiàn)了一批從造型到包裝堪稱豪華的月餅
。售價上千元
,偌大的包裝盒里,只躺著六個月餅
。鍍金刀叉
,甚至鍍金月餅曾風靡一時。有商家推出了價值不菲的禮盒”月餅與紅酒
、燕窩
、鮑魚等產(chǎn)品捆綁銷售,服務“高端送禮”場所
。
為什么會呈現(xiàn)天價月餅
?
國經(jīng)濟學家凡勃倫給出了面前的原理。經(jīng)濟學上有個“凡勃倫效應”指商品價格定得越高
,越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
。比方,一件看起來款式和做工差別不大的手工藝品,價格可以從幾百到幾萬元不等
。即使是萬元級別的價位
,也依然有旺盛的購買需求
。
根據(jù)凡勃倫效應的解釋
,人們購物時
,往往會因為虛榮、攀比等心理
,作出激動的選擇
,過于執(zhí)著地追求高價商品。高價商品帶來的不只是單純的使用需求